红军寮:传唱红色赞歌

发布日期:2021-05-29 信息来源:闽南日报 字体【

    踏进高峰谷,“红军寮”格外引人注目。这是九龙江集团利用革命遗址打造的红色教育基地,旨在用好红色资源、传承红色基因,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、血脉永续。自今年2月开馆以来,已有200多个团体、3000多人次来到红军寮参观学习。他们接受红色教育,传承红色基因,唱响坚定不移跟党走、砥砺奋进新征程的战歌!

打造红色基地 传承红色基因

  高峰谷森林茂密,位于饶和埔、永和埔、永和靖革命根据地边界。在土地革命、三年游击战争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中,高峰谷是闽粤赣边纵队的宿营地、解放平和临时指挥中心,也曾是红十二军、红四十八团、红十五军四十八师一三三团、闽西红九团、闽西南“经工队”、王涛支队、闽南政保队、闽粤赣纵队等革命武装的战略支点。高峰谷周边老区涌现了革命烈士47人,革命五老166人,为革命胜利做出了贡献。

  

  山高路远谷深,红色记忆永存。高峰谷红军寮是红色旧址,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,对其进行保护利用,必将更加激发民众爱国爱乡爱家的热情。九龙江集团党委认为,要用好红色资源,运用现代科技手段,打造红色教育基地,从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于是,集团在高峰谷项目规划建设中,突出红军寮红色文化,恢复修葺红军亭,开辟红色广场,设立党课教室,成为景区具有红色文化的景点。

讲好红色故事 传递红色力量

  打造精品红色馆是九龙江集团不懈追求。红军寮布展主题突出鲜明,栏目板块新颖,史实图文并茂,并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,全方位、多角度、高视野,讲好红色故事。

  

  镜头一:高峰谷群山连绵,沟壑纵横,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斗争得天独厚的“红色摇篮”。1932年4月,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攻克漳州。中央红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三团挺进平和,战旗飘扬在高峰谷。1933年4月,闽西根据地领导人张鼎丞、谭震林武装小分队开赴平和。期间,他们走进高峰谷考察。张鼎丞指着地图说:“这是个难得的好地方,我喜欢,做个重点标记,圈起来。”谭震林说:“高峰谷望月山,应当叫做望卫山,可以拱卫我们军队的安全,多打胜仗!”从此,望月山有了新的名字,叫做“望卫山”。1935年,红九团领导人吴胜、赖荣传带着500多名红军抵达高峰谷,拔掉了大坪、双峰多个反动据点,在望卫山成立闽西南交通联络站,建立望卫山红军寮。在信息极为闭塞的年代,红军寮交通站让中央的号令、重要情报、人员的往来和物资得以及时传递。  

  镜头二:高峰谷革命群众在血雨腥风中经受了考验,许多群众还为这一红色交通线付出了宝贵生命。当年砖仔厝交通站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,因砖仔厝交通站的房子是沈莲和沈砖的家,不仅房子被国民党烧毁,沈莲和沈砖还被捕入狱。国民党反动派对他们进行严刑拷打,他们保守党的秘密,宁死不屈,壮烈牺牲。  

  镜头三:烽火岁月,红色记忆,先辈传奇。1943年起,刘永生率领闽西南武装经济工作队、王涛支队开赴闽南,在高峰谷建立了“米斗寨练兵场”,修葺了望卫山红军洞、瞭望哨所,搭建简易伤兵站等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解放战争时期,高峰谷红军寮周边乡村以“红军窝”而著称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,张鼎丞(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)、谭震林(国务院原副总理)、刘永生、魏金水、卢叨、朱曼平、钟骞、卢炎、陈文平、李仲先、陈天才、王汉杰、吴扬等革命老前辈在此战斗、生活过。

  今年来,高峰谷红军寮被平和县委宣传部、平和县委党校、平和县老区办分别授予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“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”“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示范单位”以及“平和乡村振兴党建学院”等称号。

接受红色教育 弘扬红色精神

  “来到高峰谷,不仅是品茶、欣赏美丽的山水,更是要汲取精神力量。我们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,让游客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,接受红色教育和革命精神洗礼。”高峰谷景区负责人如是说。

  

  4月22日,市国资委组织机关处级干部、机关党委、党委办公室、党群工作科负责人、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和金盾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赴平和高峰谷开展“传承红军革命精神,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”专题教育活动。他们聆听革命故事,缅怀革命先烈,重温入党誓词,进行专题党课教育,传承红色基因,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党员干部纷纷表示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勇于担当,奋发有为,务实进取,投身工业新城建设,践行新发展理念,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,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。

  

  今年3月,片仔癀党校第一期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到红军寮开展活动,参加的党员纷纷表示:“通过红军寮现场培训教学活动,我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洗礼。我们要汲取革命先烈的信仰力量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立足岗位,再创佳绩,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0周年。”

  “五一”假期,从厦门专程到高峰谷的游客陈女士说:“我特意带孩子来接受红色教育,让他感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。”